謝旺穎醫師,請安息吧! 點擊圖片放大
商品名稱:

謝旺穎醫師,請安息吧!

詳細介紹:

謝旺穎醫師,請安息吧!

潘忠興醫師2019.02.18

謝旺穎醫師過世了,我很震驚及難過!

就如同你的同學寫到:

旺穎兄, 30年前的同學情誼, 你的友善溫和 樂觀正向, 至今還是記憶深刻.....

謝謝你在醫療事業上為大家的付出與耕耘.....

幫助喚起更多人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相信一切都會值得.....

此刻結束了肉體的病痛 而有數不清的祝福與愛, 陪伴著你~ 

 

     

        謝旺穎醫師過世的真相到底是如何?但我也有僅是肺炎在醫學中心無法治療過世的案例.但任何問題或疾患都是由許多身、心、靈、社會因子交織而成,只是孰輕孰重,孰先孰後罷了!更何況現在台灣也已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 保障病人醫療自主、善終權益,也旨在促進醫病關係和諧,可以說是超越個人性的保障,進而擴及家庭、社會性的權益。《病主法》的基本理念是確保病人享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自主權利,且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選擇不施加維持生命治療(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LST)與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Artificial Nutrition and Hydration, ANH)。

#最近有一個醫師投書批評謝醫師引來龐大的連鎖效應 (並說治療過程及死訊由謝醫師夫人發布),我並不贊同他的行為,原文如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68166

#謝旺穎醫師的食療實驗室臉書紀錄如下:

S__11517969.jpg

S__11517970.jpg

 

#救人的方式當然愈多愈好,要利用每個醫學的優點,避免其缺點,才可做好的每個人的成本效果分析,再來決定要使用哪一種方式,對推廣的人或是使用的人最好.

 

        近幾年來健康管理、自然醫學逐漸受到全球人士的重視,使用的民眾也愈來愈多,健康促進的方式也五花八門、各顯神通,但許多缺乏科學量化、儀器評估、個人量身訂做及固定檢查追蹤。

 

        許多有心人士常常呼籲要中、西醫學整合,甚至是中、西、自然醫學等的整合.有人會說大家各立山頭,整合談何容易!但其實整合其實可以很容易,我做了很久,其中的的實例如下!

量子醫學應用在醫學整合!

https://www.dr-peterpan.com.tw/quantum-medicine.html

 

投書中有提到生酮飲食等,市面上有些生酮飲食做法確實有問題,如何正確使用生酮飲食?:

https://www.dr-peterpan.com.tw/product-detail-1733936.html

 

西醫學當然有優點也有缺點,如何彌補呢?請參考彼得潘整體健康促進計畫

https://www.dr-peterpan.com.tw/health-promotion.html

 

@因為太多人問我,找我討論,所以我重新整理文章:在這一個禮拜,我與許多學者專家達人討論,終於知道謝旺穎醫師過世可能的答案,順便矯正一些偏頗的報導,以正視聽!

我原來抱持的態度,逝者已矣加以緬懷即可,不要妄下評斷.但如果一定要我評論:謝旺穎医師過世,當然是多重因素。我也與一位做咖啡灌腸三十年案例有2-3千人的達人討論,以複廻歸分析來說,生酮飲食最不可能(何況我一直強調要正確生酮),而較有可能是技術不好去做咖啡灌腸或其他原因引致的肝膿瘍,最大原因應是不合併使用肝膿瘍引流+有效抗生素治療。

光憑臉書上寫的,是不知道他的治療細部狀況.謝旺穎醫師在2018.10月發現肝膿瘍,就應該用肝膿瘍引流+有效抗生素配合分子矯正醫學療法等.在2019.01仍發現有腹膜炎至少要開始.後來又碰到過年容易輕忽疾病,一發不可收拾.不過我看他2019.2.9入 ICU,2.13過世這期間的醫療狀況我們也不知,詳細的死因應該是要調閱醫院病歷,做死亡病例討論會才能真相大白.

#來自陳立川博士的話:

       " 我已經將生酮飲食調整到更精準的程度,而且分階段逐步落實,並且不是單靠生化數據,也要靠能量檢測做個人化的細微調整。然而,不同身體狀況出現時,也要注意調整。我相信這是我們學會一直堅持的醫療宗旨。

謝醫師一月去醫院做檢測,看診醫師以超音波檢測發現只是腹腔感染,雙方都鬆懈下來,這個時間點應該是第二個關鍵,潘醫師所言甚是,多幾種檢測方式,可能查出更多真相,避免問題惡化,所以我們推行更具包容性的整合醫學絕對有其必要性。

        我接理事長時,把整合醫學分成四個板塊,各立山頭的派別只要套用分類法,即可更有效做到初步整合,若配上牙醫再多一層的整合,問題更可以早期處置。山頭還是山頭,各自把持,我對整合山頭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每派的做事"原則"可以更完善。

        過年期間,謝醫師飲食習慣是否從生酮飲食鬆懈下來,或是因肝臟功能受損,有做飲食調整,這我們無從得知。但這是另一個時間關鍵點,因為脂肪酸代謝主要靠肝臟,肝臟受損當下,飲食內容可能需要改變。

而且救急投藥是有其必要性,網路訊息提及是生魚片的寄生蟲感染造成最後崩盤,這裡又是一個檢測的關鍵點,醫院為何沒有查出寄生蟲感染?或是查了,但已經來不及了?

        假如真是寄生蟲問題,草藥與西藥皆有解。網路上也有我提及如何用芥末籽油與黑種草油傳統預防寄生蟲問題的好油,以及生魚肉經過歐盟規定的零下55℃的殺蟲與殺蟲卵步驟處理過。

知識是力量。我美國認識的整合醫學醫師很好學,每個月週末都會去上課,學習新知,然後星期一就運用在診所門診。學海無涯,而且它山之石可以攻錯,這就是我們辦實證醫學國際會議的目的。

指責已經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能從此事件學到甚麼?而且跳脫窠臼,深入剖析問題癥結,而不是簡單說,"你看,生酮飲食讓他掛了!"

        在這一刻,我們是否能保有理智與分析的能力,端看個人囉!對外界很多是是非非的言論無需另外去添油加醋做回應。

 

請謝醫師安息,家人節哀!

謝醫師也是我們學會的會員,個人在此謹代表學會致悼!請秘書長代為轉達。"

#來自感染科權威王甯祺醫師的話:

        針對肝膿瘍治療後復發的機率說明:病人經膿瘍引流加上抗生素治療,足夠時程後,再次發生肝膿瘍的機率很少;肝膿瘍合併肺部感染的病例,很容易讓診斷只想到肺炎,3-4天後病情未能好轉或是持續惡化,這時再引流肝膿瘍已經太晚。我就遇過自己的學長發生肺炎合併ARDS 轉院收給我,並且住進ICU 才確定肝膿瘍。超音波檢查的限制,可能有20%的肝膿瘍無法發現,需要合併CT 減少漏網之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Emergent Medical Journal 2013的研究報告。補充說明:學長住在ICU 2星期後,病情好轉,最後住了5周,出院,目前還在開業中。

#來自孫苓獻博士醫師的話:

        "這篇投書提到 Steve Jobs 罹癌後捨棄常規療法而英年早逝...這段類比的結論會有【雞生蛋生雞】的邏輯迷思。

 

Steve Jobs 是罹患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ncer,從 2003年10月確診,到 2011年10月5日往生,他存活了8年。只有確診後的前幾個月中,他希望用其他療法以避免開刀,但最後還是做手術,後來接受肝移植。

 

若他一開始就選擇手術,也許以他當時的分期,有 69% 的病人可存活過 5 年,但能活過 8年有 ? % 永遠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病例。事後歸納原因,永遠都有馬後炮的嫌疑。

 

我只是好奇,從常規醫學訓練出身的謝醫師,為何不用常規醫學最擅長的【對抗醫療】,來對治他自己的肝膿瘍 ?

這也是常規醫學教育最需要反省的地方。

 

5年前一位在中部教學醫院的肝膽腸胃科主任請我下台中說明中藥治療肝癌的資訊,他不幸罹患肝癌,親口跟我說,他自己絕不考慮用某昂貴的標靶藥,因為他用過,可以說幾乎無效。他最後嘗試選用某家的樟芝,數個月後也走了。

 

所以,我非常同意潘醫師的觀點 : 救人的方式當然【愈多愈好】,要利用【每個醫學的優點】,【避免其缺點】,才可做好的每個人的成本效果分析,再來決定要使用哪一種方式,對推廣的人或是使用的人最好.----就是【醫不分中西、惟效是尚;學不問古今,是行乃成。】整合各家醫學,截長補短,為病人謀求最大福祉,就是好的醫學。"